`
xinxin867
  • 浏览: 4211 次
  • 性别: Icon_minigender_2
  • 来自: 厦门
最近访客 更多访客>>
文章分类
社区版块
存档分类
最新评论

血战打的软件市场滴滴vs快的的烧钱之战

 
阅读更多



 

血战打的软件市场滴滴vs快的的烧钱之战最终暴露出了打的软件本身存在的种种不足,就小伙伴的多次APP打车体验来说,并不是每次打车、支付的体验都很顺利,打车APP的界面设计、反应速度和打车成功率都有很多提升的空间,还要考虑WiFi的覆盖,只不过目前“现金补


        血战打的软件市场滴滴vs快的的烧钱之战
        血战打的软件市场滴滴vs快的的烧钱之战血战打的软件市场滴滴vs快的的烧钱之战最终的结果将会是怎么样呢?结果分析打车APP的界面设计、反应速度和打车成功率都有很多提升的空间,还要考虑WiFi的覆盖,只不过目前“现金补贴”一招暂时掩盖了这些不足。
        以下是网络手机的资料:昨天一大早就有不少小伙伴来报料,说嘀嘀打车的“立减10元”活动取消了。各路小伙伴分别向腾讯和嘀嘀打车求证,得到的回复一致:嘀嘀打车与微信支付为期一个月的“立减活动”2月9日结束,2月10日启动新活动,即使用微信支付支付打车费,司机立奖5元(每天最多5笔),乘客立奖5元(每天最多3笔)。此前网上传言的快的打车同时取消补贴的消息,已经被否认,意思也很明白:无论嘀嘀是否继续补贴,反正我们是会继续的。
  “今天早上做了一个机场的生意,还没来得及接这些叫车软件的生意,现在正在抓紧呢。”昨天中午,小伙伴用打车软件打上了一辆出租车,的哥张师傅车上安放了一个手机支架,正在使用的“快的”软件不时播报着最新的叫车信息。
  张师傅告诉小伙伴,今天得先接快的的单子,做满5单后,再接嘀嘀的单子。“总得把每单15元补贴的单子先做满了。”因为从昨天开始,嘀嘀的补贴政策进行了调整,每单的奖励从原先的10元降低到了5元,的哥们开始在策略上微调了。
小伙伴从嘀嘀方面也确认补贴下调的消息。“补贴政策调整为‘微信支付立减5元’,即乘客通过嘀嘀打车手机软件叫来出租车,并利用微信支付完成与司机的交易后,乘客的打车费用可减免5元,与此同时司机可获得5元奖励。”嘀嘀打车市场部相关负责人称,新活动仍是全国性的。
  同时,小伙伴从快的打车和支付宝方面了解到,他们对乘客每单奖励10元的奖励政策不变。并且,目前支付宝钱包里已经内置了打车功能,超过1亿支付宝钱包用户直接在支付宝钱包里就能完成打车和10元立减。
  支付宝官方微博在昨天上午表示,只要使用快的打车内置的支付宝付款,或者用支付宝钱包扫描司机的收款二维码付款,①每位乘客每单依然可以得到10元奖励(每天4笔,快的+扫码各2笔),②司机每单依然可以得到15元奖励(每天10笔,快的+扫码各5笔)。
  血战打的软件市场滴滴vs快的的烧钱之战,能打造出忠诚度吗
  她烧钱大战始于2014年元旦。现金的刺激在短时间内为打车APP吸引到了大量用户。
  快的方面发布的数据显示:从补贴活动上线以来,打车全国日均订单量已达到128万,单日最高订单量突破162万,其中使用支付宝钱包付车费的日订单数最高突破60万。
  嘀嘀方面1月31日至2月6日的数据显示:春节7天,嘀嘀打车全国单日订单数突破100万单,7天平均日增幅约10%,其中微信支付订单比例为68%。用户超过4000万,的哥40万。其中,杭州日订单42000单,微信支付订单比例高达83%,2月6日较1月31日翻了一倍。
  截至小伙伴发稿时,嘀嘀打车市场部相关负责人表示,1月10日至2月9日整体数据仍正在统计中。
  打车软件被业内普遍认为是移动互联网时代LBS(基于地理位置的服务)以及O2O(线上到线下)领域的重要入口,这是腾讯与阿里巴巴拼命烧钱的主要原因。但烧钱毕竟是权宜之计,靠现金补贴抢夺来规模性的用户群,并不意味着市场局面的真正打开——无论是司机还是乘客,打车软件的用户忠诚度还未培养起来。
  不少的哥直言,一开始就是冲着安装打车APP司机端有奖励才使用的,后来各公司不断推出现金补贴,就用了下来,但就便捷性来说现金支付总要比手机支付更方便,如果补贴力度减少甚至取消,使用的积极性肯定会随之下降。
  血战打的软件市场滴滴vs快的的烧钱之战最终暴露出了打的软件本身存在的种种不足,就小伙伴的多次APP打车体验来说,并不是每次打车、支付的体验都很顺利,打车APP的界面设计、反应速度和打车成功率都有很多提升的空间,还要考虑WiFi的覆盖,只不过目前“现金补贴”一招暂时掩盖了这些不足。


本文转载自
原文网址:http://www.alqsoft.com/xinwenzixun/androidkaifa/2014/0213/47.html

  • 大小: 61 KB
分享到:
评论

相关推荐

Global site tag (gtag.js) - Google Analytics